close

  一.故事人物

現存傳是閻立本的〈蕭翼賺蘭亭圖〉是一般公認世界最早的茶畫,這張畫是一副橫軸,而賺其實是騙的意思。這個題目的背後是有一個故事的,唐太宗非常喜歡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可是號稱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怎麼找也找不到。原來真跡在王家流傳七代子孫後,傳給了一位辯才的老和尚,但老和尚怎麼樣也不肯交出來,堅持沒有有這幅墨寶。

唐太宗便派出了御史蕭翼去探聽虛實,他接到命令之後,變假裝成一個準備科舉的書生,請辨才讓他在廟裡住下,可以在安靜的地方念書。蕭翼常常和辨才談論詩文,漸漸談到王羲之的字。

蕭翼大誇自己的收藏王羲之的書法作品是獨一無二的。辨才卻說他的收藏無足為奇,並告訴他蘭亭集序真蹟就在自己手裏,並取出給蕭翼驗看。

畫裡面共有五位人物,正是表現一段情節,畫面的中心為坐在椅子上的辯才老和尚,手裡拿著一根麈尾,對面的書生是蕭翼。辯才的動作是打開左手手掌,掌心向上,好像就是在告訴蕭翼,他有蘭亭集序,好讓他開開眼界。而蕭翼的雙手,躲藏在袖子裡面,好像在暗暗盤算,「袖裏乾坤」可是滿腹心機的肢體 語言。

二、茶與器物

        畫幅的左邊,有兩位僕人在煎茶,一位是滿臉鬍鬚的老先生,左手持茶鐺置於風爐上,右手持茶筴,正在煮茶。另一個是小孩子一雙手捧茶碗,碗下面有黑色的茶托,正等著老先生人將煮好的茶倒進茶碗裏。因為唐代的喝茶法是將茶葉碾碎後煮茶的,在小孩子前面有著茶一具茶碾和茶碗,還有一個紅色的小罐子。

在唐代的繪畫人物表現上,會將畫面中重要的人物放大,以凸顯出他身份地位的不同。由六朝時強調一樣粗細人物的線條,轉變為稍有粗細變化的線,是由鐵線描法轉變為唐代中期吳道子所創蘭葉描法過程中,一種過渡時期的繪畫表現。閻立德、閻立本兩兄弟,都是唐代初期傑出的人物畫家。

三、疑問

這一幅畫上沒有作者的簽名及印章,雖然被摽示為閻立本的畫作,但沒有辦法確定。因為辯才所坐是有靠背樹根椅子,有靠背的坐椅,雖然在唐代已出現,但畫中的樹根椅子,郤是宋代的流行品。而椅子旁地上的淨瓶也是北宋時代普及瓷器。根據北宋編載著名畫家記錄的《宣和畫譜》,記錄有五代顧德謙〈畫蕭翼賺蘭亭圖〉橫幅作品,很可能就是這張畫。

   四、唐代泡茶法

根據陸羽《茶經》的記載,唐朝的茶葉生產過程,是在晴天的時候將茶葉採下來,蒸一下以除去青草味,然後將蒸軟的茶葉搗成茶末,放在鐵製的茶模中壓成一個個茶餅,再將茶餅穿起來,進行烘焙,最後封存。

飲用時,先將茶餅烘烤,然後用茶碾將茶餅碾碎成為粉末狀態,再用篩子篩出細末,直接丟在鍋子的開水裡面,在火爐上直接加熱,也稱煎茶。水剛開的時候,出現小氣泡像魚眼一樣,稍微有點聲音時,稱為一沸,這時候加一點鹽來調味。當鍋子裡的氣泡,像泉水一般湧出時,稱為二沸,這時要用瓢舀出一瓢開水備用,用竹筴在鍋中心打,再將茶末從中心裏加進去,等到水再一次沸騰時,稱為三沸。這時候,要將剛剛舀出來的那瓢水,再倒進鍋裡降溫,一鍋茶湯就煮好了,可以準備將茶湯舀進碗裡飲用。畫裡的老先生,手持茶筴,就是描寫這個情境。而茶煮的好不好喝,關鍵也在於二沸的時候,將茶末倒進去的這一刻。這一瞬間可以說是決定性的一刻也是無可挽回的一刻。

如前段所提到的這幅畫是橫幅的作品,過去在觀看作品時可不像今天整張攤開,整張圖看過去一目了然,而是由右至左邊捲邊看,一次只出現一段畫面,這樣出現在眼前的畫面,就是像電視鏡頭般移動,人物依序出境,由蕭翼辯才至煎茶的僕人做結束。這樣的手法,好像在讀一篇短文,有啟承轉合的秩序,畫面的結束,畫家安排著老先生作為結尾,暗示一切已經無可挽回,結局已經註定。

在今天全唐詩中有蕭翼與辯才的詩句,摘錄如下:

答辨才探得招字  蕭翼

邂逅款良宵,殷勤荷勝招。彌天俄若舊,初地豈成遙。酒蟻傾還泛,心猿躁似調。誰憐失群雁,長苦業風飄。

設缸面酒款蕭翼探得來字   辨才

初醞一缸開,新知萬里來。披雲同落寞,步月共裴回。夜久孤琴思,風長旅雁哀。非君有秘術,誰照不然灰。

由以上的詩句中酒蟻傾還泛初醞一缸開可以得知,兩人是把酒言歡而不是喝茶,以煮茶作為畫面的結尾,是出於畫家所營造強化的視覺效果與暗示。

節錄全唐詩中有蕭翼與辯才的原文: 何延之蘭亭記云:太宗購右軍書,獨未得蘭亭真蹟。初此記在右軍七代孫智永所,永傳才師。才鑿梁上貯之,保惜甚至。太宗嘗敕召才,而問數四,固以亡失對。帝知不可奪,以翼多權謀,令充使詭取。翼改服,稱山東書生。攜二王雜帖數通赴越州。徑造才院,才一見款密。留宿,設缸面酒。江東缸面,猶河北稱甕頭。蓋初熟酒也,各探韻賦詩。經旬朔,談論翰墨。出所攜帖示之。才云,此未佳,因言藏有蘭亭于梁上。出視之,翼故疑為響搨。駁辯,留置几案。一日,俟其不在,徑取之,乘驛歸。上太宗報命,授翼員外郎。仍賜才物三千段,穀三千石。才驚惋,歲餘卒。

 

arrow
arrow

    ej071414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