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1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成功獲利的設計有兩項重要的特質,1具體的設計形式 2、直覺經驗:無形的服務與體驗而這兩者的組合有很多種變化如破壞式創新、時尚、流行等,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組合是「原型」。現今許多成功起步的資訊服務都含有獨特的原型,愛情公寓的核心原型是愛情配對無名小站的核心原型是分享照片、文字的情感交流、Youtube的核心原型是方便的分享影片Google核心原型是最短尋找路徑憤怒鳥的原型是丟及破壞Facebook的核心原型是意見領袖

Facebook的核心原型是意見領袖?人類的政治與社會組織可分為四種,分別是遊群部落酋邦國家。現今出現資訊服務的需求的地區,絕不會是遊群與部落,但是上述兩者的出現,更出於自然,且比起酋邦及國家更是歷史悠久。

遊群的組成,以具有親屬關係的核心家庭組成,無明顯意見領袖,人數不超過30人。而部落人數較多組織間成員平權,無明顯階層分化,以非世襲的「大人物」作為意見領袖,無強制力驅動民眾。遊群與部落的資源分享以一般性互惠及平等互惠為主,部落間經濟交換至多發展為以物易物。Facebook與人類的社會政治組織有什麼關係?

一、Facebook的虛擬部落特徵

而網路是一個虛擬世界,並不具有明顯的階級區別與強制力,絕大多數的網路公民是平權的,所以Facebook是於建構於網路上的部落,如加入好友必須以手動點選(不能批次處理),明顯具有部落式親手處理的意味。而Facebook的虛擬部落特徵如下:

ej071414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火影忍者是什麼,好不好看?

《火影忍者》是1999年起在日本集英社《週刊少年Jump》上連載的少年漫畫,在今年(2010)5月總銷售量已突破一億冊,成為該社創設以來第五大受歡迎漫畫,而漫畫連載已累積至510話。

劇中主角旋渦嗚人破記錄的入選成為200610月號《NEWSWEEK》日文版特集裡,「全世界最尊敬的100位日本人」中一員。他的影響力由虛擬世界跨越到真實世界的公領域。

那火影忍者隱藏了什麼樣的密碼,創造如此驚人的影響力。讓7年級與8年級的世代都很喜歡這一部漫畫。「火影」是什麼?火影是漫畫中木葉忍村的首領,漩渦鳴人在忍者學校中的志願是「我要成為火影」,而木葉忍村是漫畫設定中五大忍者團體其中之一。「忍者」是日本獨特的職業,源出於江戶時代的間諜或密探,特色是低調、隱密、神出鬼沒,並配合著各式各樣的特殊能力「忍術」,如飛簷走壁、易容術,以「使命必達」的精神,誓死成各種任務。《火影忍者》是描述日本漫畫家岸本齊史的第二世界中,男主角漩渦鳴人與其夥伴的經歷。

所有的視覺作品,都有隱藏在表象下的邏輯存在,漫畫作品也不例外。舉例而言,我們所收熟悉大雄與小叮噹(今天《哆啦A夢》,1969年起),不管小叮噹拿出各種好用的未來工具,最後大雄一定會把它搞砸,不斷的失敗。這樣的文本背後的邏輯,到底要教導我們的小朋友什麼呢?對於這個議題,有正反兩面不同的教育意見在討論?至少,大雄跟孫文一樣粗的神經,有不怕失敗的勇氣,不斷把它搞砸。

文章標籤

ej071414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藝術與設計的趨同演化(三):叛逆的繼承者 

如果為人類的文化畫一張演化樹表,可以先畫三支大的主幹,分別是代表科技與經濟的物質文化、社會組織的社群文化和宗教、藝術的表達文化,再依據演化程度的不同,不斷的畫出差異的次文化枝芽,衍生出龐大的世界樹體系。前文已說明在工業革命以前,視覺藝術與設計是親戚,就算今天鬧分家了,兩者依然都含有一個很重要的基因DNA「創造」,姑且不論兩者創造出是什麼玩意兒。

演化出「創造」很重要的一個RNA就是「叛逆」,設計與藝術兩者都含有很強的叛逆成分。無庸置疑的,沒有對先前價值判斷的懷疑與否定,就不會有創新,但兩者也可以簡單分為理性創造與非理性創造。

ej0714jbs.jpg 

在歐洲20世紀以前,藝術品的定義是美的造物,所以創造與美兩者可以合一。文藝復興後的藝術觀,基本上是對於人道主義的強調,肯定人的價值,表現於追求真實世界後的理性法則。

文章標籤

ej071414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有片很熱門的廣告,合唱團的指揮「馬大山」校長,帶領一羣原住民小朋友,用與眾不同的歌聲,找到自信。網路上對於真實的「馬大山」-馬彼得校長有很多有趣的描寫與幻想。例如:校長眼神很有殺氣,好像每天都上山跟台灣黑熊或者山豬格鬥。恰巧,我比讀者多一點機會,認識這位跟山豬格鬥的校長。

馬彼得校長.jpg 

去年(98)七月的時候,馬校長上台北參加教育部教學卓越獎國小組的全國複選,真實的「馬大山並不高大,灰白的頭髮看起來又點疲累,直覺疲累不是因為身體上,而是其他原因。他的表情挺溫和,廣告大山頗能表現出那種神韻,不過眼神挺銳利的,與其說是殺氣,不如說是「自信」,有那種黑山萬葉中,回身一箭標下飛鼠的自信。

馬彼得當主任時帶著學生出去比賽,山上孩子一聽到都會學校的孩子唱法跟他們不同,山上孩子都嚇到了:「老師,我們不要唱了!」「我們的聲音不一樣,我們的聲音不對,他們的聲音是對的。」,但山上的孩子最終贏得了比賽,這個機會讓他們知道不一樣,也可以是第一,被肯定的經歷建立孩子們的「自信」。

「不要小看那些經歷,比讀書還重要。」馬彼得有一個信念:「學習,關鍵就是信心,只要建立信心,學習就水到渠成。」面對他的付出,依然還有人潑冷水,「很多人說我只會教合唱,其他辦學不會。」面對質疑「我不會去管人家怎麼說!」馬彼得說得斬釘截鐵:「在這個世界上,反駁不見得有用的,我也沒時間回頭去做解釋,我要的是向前走,我已經沒有太多時間。」馬大山是不是只會玩合唱團?他的正職是辦學校,搞合唱是兼職!

文章標籤

ej071414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auhaus.JPG 

產生設計決定性的族群,就是「包浩斯」,有時候會開玩笑說是「萬惡的包浩斯,因為包浩斯幾乎是現代設計的同義詞。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威瑪政府於1919年成立國立包浩斯學校(國立建築學院)(德文:StaatlichesBauhaus),通常簡稱包浩斯(Bauhaus),是一所德國的藝術和建築學校,講授並發展設計教育。而翻開包浩斯的教授名單,簡直可以說是萊茵河至烏拉山間的菁英大集合,如葛羅佩斯 (WalterGropius)、費寧格LyonelFeininger、保羅·克利 (Paul Klee)、康丁基斯(Kandinsky)、那基(Moholy-Nagy),而包浩斯的校史也與威瑪政府共存亡,初期教師與威瑪共和民主派人士關係深厚,該學派所標舉的簡潔實用原則、幾何美學,以及用設計改造社會的理念,尤其是設計改造社會的理念與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有深厚的關聯

不論是新藝術運動與美術工藝運動,都有一個共通性,就是價格依然不夠平民(便宜)。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經濟狀況不佳,威瑪政府被戰爭賠款壓不過氣來。因此大力發展工業,一來發展經濟,二來提供便宜的民生必需用品,在這樣的前提下建立了包浩斯。

包浩斯在頭幾年並未建立設計教育,因此採雙軌教學制,換句話說是「邊做邊修」,由教導藝術形式、色彩、繪畫的「形態教師」(Formmeister)與傳授技術、手工藝、材料的「技術教師」(Handwerksmeister),以工作坊的形式共同教授。一直要到1925年,包浩斯有了第一屆理論技術兼備的畢業生留下擔任教師,才結束了雙軌教學。

為了便宜、好看又實用,包浩斯提出的解決方案就是「形隨機能主義(formfollows fuction),設計族群因此「泛化基因,確立演化樹上的分支,包浩斯著名的設計作品,如現代主義風格(國際風格),此種特徵為鋼筋水泥高樓、平屋頂、成排的玻璃窗戶、而且沒有額外花錢裝飾物的建築。此建築風格由歐洲傳至美國,並逐漸成為城市建築的主要風格。現今台灣大街小巷,市容醜得嚇人,就是這種現代風格的建築物。這也呼應上一段,在演化過程中(基因漂移),缺乏美學與人文素養,決定性的影響品質落差,剩下便宜與實用

文章標籤

ej071414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藝術與設計的趨同演化

今天設計是顯學,政府整天文化創意產業口號喊的震天響,誠品還有滿專櫃子的設計書籍。筆者大學修設計史時,任課教師是台灣第一批留德學設計的高材生,當時可不一樣,是連一本中文設計史的書都沒有,上課必須靠老師刻講義(上課可以抄筆記,很難抄圖片)發給同學,前面三分之二或是四分之三的內容,都是視覺藝術的歷史,整堂課從埃及藝術正面性法則講起。

如果以生態學的觀點來闡述,藝術與設計這兩大族群,在文化演化上,在過去很長一段的時間,兩者的關係密不可分,就像長頸鹿跟短頸鹿有密切的親戚關係。今天Wiki上的關於「設計」最簡單的定義、「就是一種有目的的創作行為」,聽起來跟藝術沒兩樣。

所以在開始討論包浩斯之前,我們很快的複習一下演化論的主要關點。演化論不是進化論,「進化」定義含有生物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的發展過程,相對的「退化」定義為進化的反義詞。

而演化過程是以族群為單位的,一個族群藉著天擇的過程(naturalselection)而適應於某種生態環境,就會產生演化。而在適應的過程中,最流行的方式就是特化(specialization),讓物種特別適應於某生態環境,如冰天雪地中的瑪猛象。另一個方式是泛化(generalized),就是物種的特化少一點,具有調節性的特質。如人類具有體溫調節系統,因不同緯度高低增減衣物。而基因經由突變及遺傳漂移,對不同環境的天擇適應,會使變異逐代累積,進而產生新的物種,不斷增加的分支,可形成演化樹。

文章標籤

ej071414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寫到高更的自畫像時,多年前課堂中老師提到,梵谷在阿爾邀請貝納和高更同居,並約定寄給梵谷的自畫像中,畫上彼此的樣子,但是高更很壞,沒有照約定只有畫自己,只有貝納乖乖遵守規定,畫上了高更,這段回憶突然像劇場的聚光燈閃了出來,把我拉回那一間階梯教室。

而高更這張悲慘世界的自畫像,在荷蘭的梵谷美術館依然標記為Self Portrait with Portrait of Bernard, 1888。但觀賞者應該可以自行判斷,與其說背景藝術家是貝納,像高更的成分更多一點。或許高更沒有忘記約定,但高更更想成為出人頭地的藝術家的野心,比起與梵谷的友誼來的重要。

高更面部特徵比較.jpg  

高更悲慘世界自畫像簽名.jpg 

梵谷美術館高更自畫像超連結: http://www.vangoghmuseum.nl/vgm/index.jsp?page=4757&lang=nl

ej071414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黃屋與2010街景.jpg 

過去在資訊處理上發展「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Reality,簡稱VR)VR強調無中生有,從零創造出一個不存在的世界,如躍獅影像將清院本的清明上河圖轉化成3D版。當代更近一步著眼於「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 AR則是著重在與真實世界的結合,增強真實世界裡的資訊顯示與互動經驗。隨著iPhone 3GS推出後,AR感覺比前幾年更普及了。那AR跟視覺藝術有什麼關係?

一般藝術史對梵谷在阿爾時期多半介紹如下「西元188851梵谷租下阿爾(Arles)門牌號碼為「拉馬汀(Lamartine)廣場2號」的屋子作為自己的畫室與工作室。」,這間屋子以其外觀油漆顏色被稱為「黃屋」,黃屋雖然後來二戰中被德美兩軍激戰轟爛,但背後四層樓的房子,卻幸運的保留下來,「黃屋」的光韻卻成了遊客的地標。 

如果你真的是梵谷迷,可能會願意花一大筆錢飛過大半個地球,克服時差等生理問題,坐著遊覽車到阿爾市政府精選的景點,花幾分鐘看一看拉馬汀廣場,想像著不存在的黃屋,讓今日的街景與黃屋畫作看板相對照。

由於google3D地圖的發明,不只有在電腦上開了一扇街景,還可以對拉馬汀廣場周遭的景色全方位的對照,這就是擴增實境。

ej071414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於漢代的日晷,除理論上數學的計算和解釋外。筆者一直非常好奇,實際操作及日影的運動軌跡。在99321時,春分的前一天,就進行實際的操作看看。可能會有讀者疑問,爲什麼不挑春分當天,理想的模組當然是春分當天,可是春分那天早上要掃墓啊!

日影0730實驗.JPG 

所以早上起來後,就急急忙忙上了頂樓,挑了支筆來作為晷針,在清晨的時候,由於晷針過長及太陽入射角的位置偏低,日影投影於日晷之外。將晷針的高度降低後,才讓日影投影於日晷上。此外,由於日晷南北方位,並非放置於子午線上,會產生誤差,在是07:30日影應落在29刻線上,操作時卻落在4號刻線上誤差。由7:30開始,接下來分別是08:08、09:10、10:35等時刻,分別記錄拍照,而下午由於開始下雨,所以記錄中斷。

日影0808.JPG 

08:08日影

ej071414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梵谷燃燒的靈魂

La chambre de Van Gogh a Arles, 1889.jpg 

在梵谷的雙雙對對比翼鳥一文中,提及了La chamber(房間)中一堆成雙成對的玩意兒,其中有兩張椅子,這個主題畫了3次,所以梵谷最起碼畫了6張相同樣式椅子,燈心草編織的黃色木椅。而1888年1226,梵谷結束與高更65天的同居生活後,高更溜回巴黎。幾天之後,也就是在西元18901月左右,梵谷在醫院完成了〈梵谷的椅子〉的作品,這張畫與另一張〈高更的椅子〉的尺寸幾乎完全相同,都是30號。黃色的椅子,又出現了。

梵谷1889年〈梵谷的椅子〉.jpg 

梵谷在給弟弟西奧信中談到這2件作品:

ej071414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宋人人圖中,由自畫像與屏風中成對的水鳥相對照的相對照,鴛鴦本是愛情的象徵,水鴨也是成對,這些雙數對對的複數象徵,是存在潛意識裡對於愛情的追求,或是對於伴侶的追求。

最近在台灣展出了梵谷的展覽,梵谷是一個充滿故事的藝術家。在梵谷的生命週期裏,可以發現到他會湧現一股如革命黨的激情,過度理想化、完美化他所愛的事物。在法國阿爾熱烈擁抱藝術的眾多作品中,在1888年創作La chamber(法文房間之意)梵谷的房間這件作品,這件作品將雙雙對對的視覺表現手法,大量重複出現在畫作中。

梵谷1888〈黃屋〉.jpg

1888年5月時,梵谷在法國南部的阿爾等待高更的來臨,將他視為藝術發展的好伙伴,而創作了梵谷的房間這件作品,在畫裡淡藍色牆壁的小房間裡,簡單擺設了一張床、一張小桌子和兩張椅子。

ej071414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西園雅集(二):文人品味的新風尚

西園雅集的聚會可視為對北宋文化藝術美學新風尚的主題同樂會。新風尚的美學品味是什麼呢?畫中第一段是蘇東坡寫書法,第二段是阮的演奏,第三段是書法家米芾大石頭題字;第四段畫家李公麟畫陶淵明的歸去來圖,其中兩段與書法有明顯顯的關連,此外黃庭堅亦為北宋書法成就代表性人物

在北宋時期,由文人主導下對書法的發展,北宋中期「書法是藝術家個性的反映」這種觀點已經成為社會共識,形成宋代書法「尚意」此種強調個人化感情及風格的表現,而脫離晉代「尚韻」秀美與唐代「尚法」規矩的影響力。

另外文人非專業畫家,視覺藝術的處理能力有限,繪畫逐漸脫離對外在空間寫實的再現,強調個人內心感情的表現,強調線條的運用,書法與繪畫統合在同一觀點下,至宋徽宗時最終形成「詩、書、畫」結合的文人畫傳統。

藝術品評標準的再建立 

文章標籤

ej071414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西園雅集(一):傳說中的主題同樂會

西園雅集是相傳於北宋期間舉行的一場盛大的文人聚會,根據題名為米芾為李公麟〈西園雅集圖〉所寫的〈西園雅集圖記〉,有十五位文人高士聚集於主人王詵家的園林參與人士為蘇軾,蘇轍,黃庭堅,米芾,蔡肇,李之儀,李公麟,晁補之,張來,秦觀,劉涇,陳景元,王欽臣,鄭嘉會,圓通大師(日本渡宋僧大江定基)十六等人,這些都是當時北宋最著名文學家、書法家,他們的不同身份甚至還涵蓋了朝野、僧俗、海內外各個層面,因為匯聚當時文化上的精英份子,也代表指標性的文化品味及時尚,因此成為歷史上經典的文人相聚活動

傳南宋劉松年所繪製的〈西園雅集圖〉,雖然不是當初李公麟所留下的作品,卻是依照當時情境來表現。這張畫是一張橫幅,看的時候是由右至左一段段來看的,畫裡面是戶外的景色,內容可以分為四組。在圖裡面的第一段是王詵、蔡肇和李之儀觀看蘇東坡寫書法,第二段秦觀聆聽陳景元阮的演奏,第三段是王欽臣觀書法家米芾正在大石頭上題字;第四段畫家李公麟正在畫陶淵明的歸去來圖,圍觀者為蘇轍、黃庭堅、晁補之、張耒、鄭靖,最後劉涇與圓通大師兩位談無生論。

該圖雖然畫面佈置上以段落來表現,但聚會時應不是區分成小團體單獨活動,各自沉迷興趣的事物!西園雅集應是朋友一起參與活動,如同樂會中是共同參與各個的節目。將流程節目不斷的紀錄,依序組合起來成一張畫,將形成一張橫幅長畫。

除圖中四段主要的活動外,還有僕人在一旁服務,有搧扇子、整理書畫、保養骨董,以及扛著桌椅器具,這麼多人及這麼多的裝備,除了筆、墨、紙、硯外好像要將書房搬到郊外去似的因為參與的都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畫家,這些朋友們在工作之餘大顯身手,所以才會大費周章把書房搬到戶外,好好享受快樂時光。而陶淵明的歸去來圖,也暗喻著不想在官場上逢迎拍馬,不為五斗米折腰是官員私底下的吐苦水

文章標籤

ej071414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王羲之的書法成就:宣紙上的頭文字D

古籍上記載〈蕭翼賺蘭亭〉的故事有兩個版本,其一是劉悚所寫的《隋唐嘉話》,其二為《太平廣記》收何延之所寫的《蘭亭記》。劉文記載唐太宗「使蕭翼就越州求得之,以武德四年入秦府。貞觀十年,乃拓十本以賜近臣。」。武德是唐高宗的年號,是唐朝建立的第四年,正值各地大小軍閥混戰。武德4(西元621)有發生了一些重要的事情,秦王李世民於虎牢關之戰,擊敗了王世充與竇建德等兩大勢力,取得華北地區的統治權,並於同年冬天十月,封為天策上將。皇帝李淵又下詔特許天策府自置官屬,22歲的李世民因此設立弘文館,招攬四方文人,也是這個時候開始對於文史產生興

不論是那一個版本,比較值得注意的一件事情是,蘭亭集序會什麼會讓李世民會花這麼大的工夫去取得,除了唐太宗個人的喜好外,應該可以由王羲之書法視覺成就上來探討。

蘭亭集序為例有一個很重要的特色,它是由中文所書寫的,中文的文字有三個組成符碼,分別是聲符、義符、形符,而形符就是文字的外表,隨著書寫方式的不同,基本上可分為篆、隸、行、草、楷等不同的字體。晉書上對於王羲之的記載為尤善隸書,為古今之冠,這是非常有趣的一點,王羲之代表作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可不是隸書是行草,那麼的特殊的地方在那呢?

風格改良者與新典範建立

文章標籤

ej071414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二、日晷博局紋之推斷

1、外圍大圓及內方

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天文訓》中曰:「天道曰圓,地道曰方。」因為太陽的運行,為清晨由東邊的地平線上升,中午至天空的最高點,傍晚至西方的地平線下隱末,運行軌跡為圓行的軌道。因此起外圍大圓象徵天空,或是可以說是時間的象徵。

任何人為中心主體時,可以將空間區分東、西、南、北等4個方位,因此以正方形來象徵大地或是空間。而這個空間是第一人觀點的主體空間,而非第三人觀點的旁觀空間。

 

2、TLV紋於日晷上之意義

由於日晷具有實際且明確的生活功用,因此由TLV日晷上可以判斷出:

(一)、T形紋與刻線(東西北)與子午線(南)之交接點,表示夏至太陽陰影長度。T形紋與夏至有關。

(二)、L形紋與刻線(東西北)與子午線(南)之交接點,表示春分秋分太陽陰影長度,並指向為順時針方向轉動。L形紋與春分秋分有關。

ej071414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漢代的藝術作品中,最奇特而至今未解的是在銅鏡上出現TLV紋,由現今出土的銅鏡及文字中可以稱為博局紋,而在內蒙出土的漢代日晷上刻有與銅鏡相仿的圖紋,因此由日晷來推測TLV紋的象徵意涵

壹、日晷

現在的人想知道時間,只要看手表時鐘就知道了,古代想知道時間,就要使用日晷,而一年中隨著四季的不同,日照時間也隨之不同;隨著緯度南北的不同,日出日落時間亦有不同,我國古代利用日晷來計量時間,就必須克服四季及緯度變化,所產生太陽陰影位置及長短問題。因此日晷上的太陽日影位置,會隨著太陽日升日降成一扇形變化;而隨著緯度變化,刻線扇形角度大小不同,緯度越北扇形角度越大,因為高緯度的地區,夏季白天日照時間;比低緯度地區,夏季白天日照時間長,而緯度越高的地區,夏季日照時間越長,相對扇形越大。而隨著四季變化,太陽陰影也隨之長短變化,在夏至時陰影最短;冬至時陰影最長。

20080607111944247.gif 

一、中國古代計時單位

1、刻度線由日照時間決定

現在將一天分為24小時,每一小時為60分鐘,我國古代將一天分為12時辰,每一時辰分8刻,一個時辰為2小時,每一刻為15分鐘。現在的人,可以利用共2條的時針分針來判定時、分,古代日晷上,只能用1條太陽的陰影,來判定時辰及刻度,所以必須利用刻度,來標明時辰及刻度,日晷上刻度線,由日出日落間白天日照時間,來決定刻度線之數目。其計算公式如下:

時辰數(日照時間)*8(每一時辰分8刻)+1(前後包括須加1)=刻度線之數目

ej071414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