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斷衍生的謎中謎的文會圖()

 

 

一、人物

這張〈文會圖〉相傳是宋徽宗的畫作,畫中的主 題是環桌而坐的文人正在花園中飲宴。這樣的主題是模仿唐代十八學士圖而來,當唐太宗李世民仍是秦王尚未登基時,就招攬了杜如晦、房玄齡等十八位文士,這一批人才被稱為「十八學士」。由當時著名的人物畫家閻立本,畫了一幅十八學士圖,在圖上紀錄他們的姓名、容貌、官銜,讓後代可以瀏覽這些名士的風采。

〈文會圖〉也是張寫實人像畫,依據唐代的繪畫題材,加入北宋生活元素的附和之作。在花園樹陰下的池塘邊,有九位文人坐在一張大桌子旁舉辦宴會,兩位站在樹下談話,還有九位僕人在一旁伺候,顯示出是上層社會的聚會。而柳樹下的石案上,陳列著書、硯、琴、鼎等物,呈現文人的生活美學與趣味。

 

 二、茶與器物

桌上所陳設的瓷器具,和今天所流傳下來的宋代汝窯的作品相當接近,可以知道畫家是依照著現有的器物來畫的。從圖中的餐具的擺設,如同今日西餐廳的分食制,每一位都有各自的一組餐具,不像今日中式喜宴的大圓桌合食制。

而畫面下方,桌上一組組的茶碗及茶托和在炭爐中煮水的茶瓶,可以知道這正是宋代流行的點茶法。而宋代在席宴中送上茶湯時是宴席要結束時,準備起身跳舞。

三、題詩

在畫上有宋徽宗的題詩:「儒林華國古今同,吟詠飛毫醒醉中;多士作新知入彀,畫圖猶喜見文雄。」。另一首詩是蔡京所做的詩「明時不與有唐同,八表人歸大道中;可笑當年十八士,經綸誰是出群雄。」,其中的同、中、雄三字是相同的的韻腳。

第一首詩的大意為:「從前和宋代的文人的喜好都是相當接近的,喜歡喝酒、作詩、繪畫,在科舉制度下又招考了許多新的讀書人,而宋徽宗又成立歷史上第一所畫院,特別開心在藝術表現上,網羅到傑出的人才。」而「入彀」這個典故來於唐太宗開科取士時,看到天下新考上的進士排成一條人龍時,開心的說:「天下英雄盡入彀中」,因為唐太宗利用了當時新創立的科舉制度,網羅天下的人才。

第二首詩的大意為:「今天盛世清明宋代是唐代難以比擬的,四面八方的人才都來報效國家;過去唐代的十八學士和今天宋代文人在學問成就的比較上,恐怕很難的分出高下呢!」而蔡京在詩中,除了有相同的韻腳,在典故的對仗上,也是相對仗的。「八表」可在唐太宗〈正日臨朝〉一詩中:「雖無舜禹跡,幸欣天地康。車軌同八表,書文混四方。」見到,可以得知蔡京的文學造詣是相當好的。

而在故宮今天所收藏的繪畫中,院藏傳為〈宋徽宗十八學士圖卷〉、〈宋徽宗畫唐十八學士圖卷〉二圖之中段點茶及飲宴的畫面,人物及器物完全相同。因此,這三張畫是由同一個稿本來描繪。而三幅畫同時均有徽宗之題詩、簽押及蔡京的筆跡。

四、疑問

由於畫面上有宋徽宗與蔡京的題詩,一般普遍認為文會圖為宋徽宗或當時的宮廷畫家代筆,然而在畫面下方有一位侍者,手持圓形的大盤,大盤好像疑是十四世紀前期才出現的青花大盤。又有相同題材的三幅畫,因此部份專家對文會圖的真偽提出了質疑。

五、鑑定

為確定文會圖之真偽,利用光線在不同材質、墨色、顏料時反射不同的光波,以顯微鏡攝影、以高精細數位攝影、螢光攝影、反射式近紅外線攝影、透射式近紅外線攝影等方式,更深入的了解文物材質及背後的故事。

文會圖經過檢測後,發現〈文會圖〉與李唐的〈萬壑松風〉的絹質,其絲線的經緯組織相近但非同一批絹,這表示〈文會圖〉的畫布為徽宗時代的產物,但〈文會圖〉後來有修補及塗改,這些修補痕跡在螢光攝影及透射式近紅外線攝影下,是可以被發現到的。

六、結語

文會圖以被確認為宋徽宗時期作品,另為〈宋徽宗十八學士圖卷〉、〈宋徽宗畫唐十八學士圖卷〉亦由同一稿本而來,在畫上亦有相同的題詩,那值得探討議題為,在文會圖繪畫繪製的時間點上,有什麼重要的事件發生,必須被記錄下來?

文會圖:http://tech2.npm.gov.tw/sung/flash/index.asp?ID=t3_1_b21

arrow
arrow

    ej071414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