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劉松年是南宋著名的人物畫家,留下許多著名的人物畫,而相傳是劉松年的〈攆茶圖〉裏,留下宋代點茶法詳細的過程與紀錄。宋代在唐代的茶文化基礎下,發展出了點茶法,從唐開寶末年至明太祖洪武二十二年廢團茶為止,四百二十六年間主要泡茶方式是點茶法。宋代點茶法的過程有備茶、備水、起火、煮水、注水、點茶、分茶、飲茶、潔器、儲器等十項部驟。而點茶是將磨碎的茶末倒入茶盞中,加入開水,茶筅在碗中用力攪拌,使得茶末和水互相混合如成乳液狀,如同今日以奶粉泡牛奶,而點茶的趣味在於打出茶湯的泡沫,就如同今日的泡沫奶茶製造出白白厚厚的泡沫。

 一、人物

劉松年〈攆茶圖〉是一副橫軸的手卷,高度為44.2*61.9公分,畫面上可分為左右兩組人物。左邊有二位侍者正在準備茶湯,一位跨坐矮椅子上,正用手轉動著茶磨碾碎茶葉,椅子上上還有茶帚與茶拂,這是用來收集磨碎的茶末。磨好的茶末收集後,放置於桌上的茶羅中,再由桌旁另一位站立的侍者點茶。他必須先從覆蓋著荷葉蓋的大水瓶中,取水放入提梁壺裏,風爐上面加熱煮水,當水煮至稍微沸騰時,倒在茶瓶中。

二、點茶與器物

由茶羅中取出茶末放入茶盞中,在從茶瓶加注嫩湯熱水後,拿起茶筅用力點拂,直到水乳交融,再一一分茶裝入茶碗中,茶碗再附上茶托就可奉茶,而桌子上一整套堆疊整齊的茶盞和茶托,都是準備裝茶湯供賓客趁熱享用。所以劉松年〈攆茶圖〉這幅畫,詳盡的畫出了點茶法的過程。

而畫面的右方的一組人物,是一位師父坐在桌前,攤開了一張卷或紙,正準備下筆寫字。桌前兩位文人,一位全神貫注看著卓前的師父,而另一位正攤開作品準備欣賞時,卻被師父準備下筆的剎那間吸引注。

三、意在筆先

        由於墨汁與毛筆這兩項工具,在紙張上的視覺效果反應是非常迅速,而且沒有修改的機會。因此在傳統中國繪畫與書法創作上,強調上意在筆先,泛指在寫字、詩文、繪畫前先構思成熟後才下筆。而師父正構思準備下筆的那一刻,而點茶在注水時,茶湯的冷熱及水量的多寡,也將決定茶湯的好壞與否。因此,左右兩組人物,都呼應到了「意在筆先」這一個主題,也表示這是一個決定性的一刻。

在背景的處理中,可以注意到有奇石及棕櫚樹,棕櫚樹是生長在熱帶地區的植物,在中國北方比較少見,算是一種奇珍花木,在畫面中出現棕櫚樹,也暗寓著,這可能是出現在御花園中的場景。

arrow
arrow

    ej071414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