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代的藝術作品中,最奇特而至今未解的是在銅鏡上出現TLV紋,由現今出土的銅鏡及文字中可以稱為博局紋,而在內蒙出土的漢代日晷上刻有與銅鏡相仿的圖紋,因此由日晷來推測TLV紋的象徵意涵。
壹、日晷
現在的人想知道時間,只要看手表時鐘就知道了,古代想知道時間,就要使用日晷,而一年中隨著四季的不同,日照時間也隨之不同;隨著緯度南北的不同,日出日落時間亦有不同,我國古代利用日晷來計量時間,就必須克服四季及緯度變化,所產生太陽陰影位置及長短問題。因此日晷上的太陽日影位置,會隨著太陽日升日降成一扇形變化;而隨著緯度變化,刻線扇形角度大小不同,緯度越北扇形角度越大,因為高緯度的地區,夏季白天日照時間;比低緯度地區,夏季白天日照時間長,而緯度越高的地區,夏季日照時間越長,相對扇形越大。而隨著四季變化,太陽陰影也隨之長短變化,在夏至時陰影最短;冬至時陰影最長。
一、中國古代計時單位
1、刻度線由日照時間決定
現在將一天分為24小時,每一小時為60分鐘,我國古代將一天分為12時辰,每一時辰分8刻,一個時辰為2小時,每一刻為15分鐘。現在的人,可以利用共2條的時針分針來判定時、分,古代日晷上,只能用1條太陽的陰影,來判定時辰及刻度,所以必須利用刻度,來標明時辰及刻度,日晷上刻度線,由日出日落間白天日照時間,來決定刻度線之數目。其計算公式如下:
時辰數(日照時間)*8(每一時辰分8刻)+1(前後包括須加1)=刻度線之數目
以台灣地區民國八十三年日照時間為例
日出日落時間 |
節氣 |
時間 |
最早日出時間 |
芒種 |
05:03 |
最晚日出時間 |
小寒 |
06:41 |
最早日落時間 |
大雪 |
17:04 |
最晚日落時間 |
小暑 |
18:48 |
日照時間最長約05-19,共14小時,為七個時辰,由卯時至酉時,每一時辰八刻共56刻,但在日軌上前後刻度線包括,須加1,為57條線。
時辰換算時間表
時辰 |
24小時制起始時間 |
24小時制結束時間 |
子時 |
23 |
01 |
丑時 |
01 |
03 |
寅時 |
03 |
05 |
卯時 |
05 |
07 |
辰時 |
07 |
09 |
巳時 |
09 |
11 |
午時 |
11 |
13 |
未時 |
13 |
15 |
申時 |
15 |
17 |
酉時 |
17 |
19 |
戌時 |
19 |
21 |
亥時 |
21 |
23 |
附注: |
刻度換算時間表
24小時制與刻度換算 |
時辰 |
刻度 |
|
03:01 |
03:15 |
寅時 |
初初刻 |
03:16 |
03:30 |
寅時 |
初一刻 |
03:31 |
03:45 |
寅時 |
初二刻 |
03:46 |
04:00 |
寅時 |
初三刻 |
04:01 |
04:15 |
寅時 |
正初刻 |
04:16 |
04:30 |
寅時 |
正一刻 |
04:31 |
04:45 |
寅時 |
正二刻 |
04:46 |
05:00 |
寅時 |
正三刻 |
2、緯度變化決定刻線數目
漢代日晷為69條刻線,緯度高低變化,影響日晷刻線數目, ,緯度越高日晷刻線數目越多,高緯度地區日晷亦適用於低緯度地區日晷,因其高緯度的地區,夏季白天日照時間;比低緯度地區,夏季白天日照時間長。在北緯55度仍可使用之日晷,可使用範圍為北緯55度至北緯23.5度。
以1999年六月二十二日(夏至)當天,東經120度上,各北緯緯度之日照時間
經度(東經) |
緯度(北緯) |
日出時間 |
日落時間 |
共計 |
線 |
120 |
35 |
05:06 |
19:37 |
14:31 |
59 |
120 |
40 |
04:31 |
19:32 |
15:01 |
61 |
120 |
45 |
04:13 |
19:50 |
15:37 |
63 |
120 |
50 |
03:51 |
20:13 |
16:22 |
67 |
120 |
55 |
03:21 |
20:43 |
17:12 |
70 |
120 |
60 |
02:36 |
21:28 |
18:52 |
77 |
日晷為69條線,表示在北緯55度仍可使用,可能以軍事,為一開始之設計原始用途,因匈奴北疆為北緯55度(貝加爾湖北岸為北緯55度),且此一日晷最初設計需要相當水準的天文及數學知識,不是一般工匠所能負擔得,應該由政府曆法單位(欽天監)來設計較為可能。
刻線 |
時間 |
刻線 |
時間 |
刻線 |
時間 |
刻線 |
時間 |
刻線 |
時間 |
刻線 |
時間 |
1 |
03:30 |
13 |
06:30 |
25 |
09:30 |
37 |
12:30 |
49 |
15:30 |
61 |
18:30 |
2 |
03:45 |
14 |
06:45 |
26 |
09:45 |
38 |
12:45 |
50 |
15:45 |
62 |
18:45 |
3 |
04:00 |
15 |
07:00 |
27 |
10:00 |
39 |
13:00 |
51 |
16:00 |
63 |
19:00 |
4 |
04:15 |
16 |
07:15 |
28 |
10:15 |
40 |
13:15 |
52 |
16:15 |
64 |
19:15 |
5 |
04:30 |
17 |
07:30 |
29 |
10:30 |
41 |
13:30 |
53 |
16:30 |
65 |
19:30 |
6 |
04:45 |
18 |
07:45 |
30 |
10:45 |
42 |
13:45 |
54 |
16:45 |
66 |
19:45 |
7 |
05:00 |
19 |
08:00 |
31 |
11:00 |
43 |
14:00 |
55 |
17:00 |
67 |
20:00 |
8 |
05:15 |
20 |
08:15 |
32 |
11:15 |
44 |
14:15 |
56 |
17:15 |
68 |
20:15 |
9 |
05:30 |
21 |
08:30 |
33 |
11:30 |
45 |
14:30 |
57 |
17:30 |
69 |
20:30 |
10 |
05:45 |
22 |
08:45 |
34 |
11:45 |
46 |
14:45 |
58 |
17:45 |
|
|
11 |
06:00 |
23 |
09:00 |
35 |
12:00 |
47 |
15:00 |
59 |
18:00 |
|
|
12 |
06:15 |
24 |
09:15 |
36 |
12:15 |
48 |
15:15 |
60 |
18:15 |
|
|
附注:35刻線為正北方,10刻線為正西方,60刻線為正東方 |
當時間為05:45時太陽在正東方,日晷上陰影將落於10刻線位置上,所以10刻線為正西方。由於我國位於北半球,太陽在天空中由東經南向西成一弧線運行,於太陽東升西落,日晷上的太陽陰影位置由西經北向東轉,在日晷上成順時針運轉,而晚上沒有太陽陰影,所以日晷上南邊沒有刻線,但有標示正北及正南的子午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