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王羲之的書法成就:宣紙上的頭文字D

古籍上記載〈蕭翼賺蘭亭〉的故事有兩個版本,其一是劉悚所寫的《隋唐嘉話》,其二為《太平廣記》收何延之所寫的《蘭亭記》。劉文記載唐太宗「使蕭翼就越州求得之,以武德四年入秦府。貞觀十年,乃拓十本以賜近臣。」。武德是唐高宗的年號,是唐朝建立的第四年,正值各地大小軍閥混戰。武德4(西元621)有發生了一些重要的事情,秦王李世民於虎牢關之戰,擊敗了王世充與竇建德等兩大勢力,取得華北地區的統治權,並於同年冬天十月,封為天策上將。皇帝李淵又下詔特許天策府自置官屬,22歲的李世民因此設立弘文館,招攬四方文人,也是這個時候開始對於文史產生興

不論是那一個版本,比較值得注意的一件事情是,蘭亭集序會什麼會讓李世民會花這麼大的工夫去取得,除了唐太宗個人的喜好外,應該可以由王羲之書法視覺成就上來探討。

蘭亭集序為例有一個很重要的特色,它是由中文所書寫的,中文的文字有三個組成符碼,分別是聲符、義符、形符,而形符就是文字的外表,隨著書寫方式的不同,基本上可分為篆、隸、行、草、楷等不同的字體。晉書上對於王羲之的記載為尤善隸書,為古今之冠,這是非常有趣的一點,王羲之代表作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可不是隸書是行草,那麼的特殊的地方在那呢?

風格改良者與新典範建立

王羲之書法效果上的成就,有書法的改良及改良後的新典範,這兩件事也互為表裡。因漢代發明章草演變為今草的過程中,王羲之不是草書的發明人也有其他書法家進行改良,但把草書變得盡善盡美的,卻不能不歸功於王羲之。

在藝術欣賞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每一件作品間的差異是由互相比較而來的,因此它的形式(form)是比較的重點。當代最大量在書寫材料是紙張,而漢代文字最大量的書寫材料是竹簡或木簡,竹簡木簡一片片直條狀排列,就像是今天的竹蓆一樣。中國文字的傳統書寫是直式書寫,由上而下,寫下的文字,因人的本能反應(完形心理學群化原則),會自動的把字歸類成一列,而不是一個個的字

在長長的竹片上,垂直的作用力已經比較強了,因此漢代的隸書每個字,會故意往水平方向的發展,寬扁的字型,讓整篇竹簡看起來水平與垂直均衡,如同在碧綠大海中,輕揚浮動的波濤水紋。所以隸書的運筆是印刷體Z字形的直線的運動,那麼行書就是手寫體S形的曲線表現了,為什麼運筆會由Z字形轉變為S形的運動呢?因為王羲之是面臨書體的改變與創新。

運筆會由Z字形轉變為S形的運動,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在於宣紙與毛筆的特性,宣紙與與當代的道林紙、雪銅紙相表較,宣紙是一種很senstive的材料,假設今天道林紙的時間紀錄單位是一秒,那麼宣紙的節拍就是1/4秒甚至是1/16秒,高密度的節奏裡可以容納更多的音符,讓書法家可以在一筆內表現出更多的個人特色。而宣紙與竹木相比,節奏的敏感度就差異更大了。今天的考古發現證明了西漢已有紙張的發明,到了東漢蔡倫造紙術的發明,足以將紙張以手工業的方式大量生產。在造紙術發明後,紙質也隨著時代而改進,至晉代時已成為主要的書寫材料。

而這樣速度的改變,書法的發展就好像頭文字D的山路賽車,各路賽車手無不絞盡腦汁要以最直線及最快的速度通過180度的髮夾彎,藤原拓海就是甩尾過彎的高手。王羲之可是在宣紙上飆車的高手,可以在〈快雪時晴帖〉中羲之頓首的「頓」字、力不次的「不次」兩字及山陰張侯的「侯」字,都可以看到漂亮腕部運筆,也就是宣紙上的甩尾。史書上記載了王羲之很喜愛鵝,當然鵝肉很好吃,愛吃鵝卻不會是歷史留名要素。王羲之S形的的運筆技巧,是觀察鵝頸部的運動得來,也因此建立新的書法典範。

〈快雪時晴帖〉http://www.npm.gov.tw/zh-tw/collection/selections_02.htm?docno=113&catno=17

arrow
arrow

    ej071414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