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西園雅集(一):傳說中的主題同樂會

西園雅集是相傳於北宋期間舉行的一場盛大的文人聚會,根據題名為米芾為李公麟〈西園雅集圖〉所寫的〈西園雅集圖記〉,有十五位文人高士聚集於主人王詵家的園林參與人士為蘇軾,蘇轍,黃庭堅,米芾,蔡肇,李之儀,李公麟,晁補之,張來,秦觀,劉涇,陳景元,王欽臣,鄭嘉會,圓通大師(日本渡宋僧大江定基)十六等人,這些都是當時北宋最著名文學家、書法家,他們的不同身份甚至還涵蓋了朝野、僧俗、海內外各個層面,因為匯聚當時文化上的精英份子,也代表指標性的文化品味及時尚,因此成為歷史上經典的文人相聚活動

傳南宋劉松年所繪製的〈西園雅集圖〉,雖然不是當初李公麟所留下的作品,卻是依照當時情境來表現。這張畫是一張橫幅,看的時候是由右至左一段段來看的,畫裡面是戶外的景色,內容可以分為四組。在圖裡面的第一段是王詵、蔡肇和李之儀觀看蘇東坡寫書法,第二段秦觀聆聽陳景元阮的演奏,第三段是王欽臣觀書法家米芾正在大石頭上題字;第四段畫家李公麟正在畫陶淵明的歸去來圖,圍觀者為蘇轍、黃庭堅、晁補之、張耒、鄭靖,最後劉涇與圓通大師兩位談無生論。

該圖雖然畫面佈置上以段落來表現,但聚會時應不是區分成小團體單獨活動,各自沉迷興趣的事物!西園雅集應是朋友一起參與活動,如同樂會中是共同參與各個的節目。將流程節目不斷的紀錄,依序組合起來成一張畫,將形成一張橫幅長畫。

除圖中四段主要的活動外,還有僕人在一旁服務,有搧扇子、整理書畫、保養骨董,以及扛著桌椅器具,這麼多人及這麼多的裝備,除了筆、墨、紙、硯外好像要將書房搬到郊外去似的因為參與的都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畫家,這些朋友們在工作之餘大顯身手,所以才會大費周章把書房搬到戶外,好好享受快樂時光。而陶淵明的歸去來圖,也暗喻著不想在官場上逢迎拍馬,不為五斗米折腰是官員私底下的吐苦水

這一場盛會的本質是文人私下聚會的活動,以今日的流行語彙而言,除了是一場主題同樂會,或根本是Home party的聯誼活動。蘇東坡與蘇轍是著名文學家,蘇東坡、米芾、黃庭堅為北宋書法四大家中三位代表人物。在繪畫方面有李公麟、王詵、蔡肇等當時著名畫家。另外有王詵與米芾為著名的文物收藏家,西園雅集的聚會可視為對於當時文化藝術美學新風尚的主題同樂會。

雅集是文人雅士的聚會西園是何處呢?有人認為是指駙馬王詵的園林,但北宋時期的汴京,沒有任何一座園林命名為西園。因此從文化典故而言,應是指建安時期曹家父子於銅雀臺西園與當時文人聚會,引領創造出建安文學的新風潮。因此,西園除有貴族與文人交遊意義外,更深一層意涵是新風尚引領

而現今留下的資料,如黃庭堅的花氣薰人帖為王詵向黃庭堅索詩,而黃庭堅以王詵所作就詩回送之戲遊之作。而蘇東坡由南海歸返後專程拜訪米芾米芾所書的紫金研帖,是文物家收藏間深厚的老友記錄。而黃庭堅、張耒、晁補之、秦觀合稱蘇門四學士。因此,這一群朋友間的確有往來聚會的可能

然而仔細檢視北宋相關的文獻,此一文化精英的聚會隻字未提,此外宋人的慣例,文人聚會時將吟詠詩詞,在當時尚不及此次文化菁英的聚會,都有留下詩作,而此次雅集中的雅集完全沒有留下任何作品,是非常可疑的一件事。而最早關西園雅集的史料乃出現於南宋。由此可知這次雅集並非歷史上真正發生過的事情;所謂的〈西園雅集圖〉和〈圖記〉其實也是後人虛構、杜撰出來的,這可能是南宋文人,將蘇軾、黃庭堅視為文人雅集理想的典範,讓整個事件成為文化的理形,在西園雅集後的朝代,南宋及明代的文人都羨慕這樣的生活或是歷史標記,便以類似的主題來創作了些多相關的作品,展現了這一樁風雅盛事來滿足想像

相關閱讀西園雅集(二):文人品味的新風尚:http://ej07141422.pixnet.net/blog/post/30220058

附錄米芾的〈西園雅集圖記〉內文:

李伯時效唐小李將軍為著色泉石,雲物草木花竹皆妙絕動人,而人物秀發,各肖其形,自有林下風味,無一點塵埃之氣。其著烏帽黃道服捉筆而書者,為東坡先生;仙桃巾紫裘而坐觀者,為王晉卿;幅巾青衣,據方幾而凝佇者,為丹陽蔡天啟﹔捉椅而視者,為李端叔﹔后有女奴,雲環翠飾侍立,自然富貴風韻,乃晉卿之家姬也。

孤鬆盤郁,上有凌霄纏絡,紅綠相間。下有大石案,陳設古器瑤琴,芭蕉圍繞。坐於石磐旁,道帽紫衣,右手倚石,左手執卷而觀書者,為蘇子由。團巾繭衣,秉蕉箑而熟視者,為黃魯直。幅巾野褐,據橫卷畫歸去來者,為李伯時。披巾青服,撫肩而立者,為晁無咎。跪而作石觀畫者,為張文潛。道巾素衣,按膝而俯視者,為鄭靖老。后有童子執靈壽杖而立。

二人坐於磐根古檜下,幅巾青衣,袖手側聽者,為秦少游。琴尾冠、紫道服,摘阮者,為陳碧虛。唐巾深衣,昂首而題石者,為米元章。幅巾袖手而仰觀者,為王仲至。

前有髯頭頑童捧古硯而立,后有錦石橋、竹徑,繚繞於清溪深處,翠陰茂密。中有袈裟坐蒲團而說無生論者,為圓通大師。旁有幅巾褐衣而諦聽者,為劉巨濟。二人並坐於怪石之上,下有激湍流於大溪之中,水石潺湲,風竹相吞,爐煙方裊,草木自馨,人間清曠之樂,不過於此。

嗟呼!洶涌於名利之域而不知退者,豈易得此耶!自東坡而下,凡十有六人,以文章議論,博學辨識,英辭妙墨,好古多聞,雄豪絕俗之資,高僧羽流之杰,卓然高致,名動四夷,后之覽者,不獨圖畫之可觀,亦足仿佛其人耳!

傳南宋劉松年西園雅集圖:http://www.npm.gov.tw/exh98/form9810/img_15.html

arrow
arrow

    ej071414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