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有片很熱門的廣告,合唱團的指揮「馬大山」校長,帶領一羣原住民小朋友,用與眾不同的歌聲,找到自信。網路上對於真實的「馬大山」-馬彼得校長有很多有趣的描寫與幻想。例如:校長眼神很有殺氣,好像每天都上山跟台灣黑熊或者山豬格鬥。恰巧,我比讀者多一點機會,認識這位跟山豬格鬥的校長。

馬彼得校長.jpg 

去年(98)七月的時候,馬校長上台北參加教育部教學卓越獎國小組的全國複選,真實的「馬大山並不高大,灰白的頭髮看起來又點疲累,直覺疲累不是因為身體上,而是其他原因。他的表情挺溫和,廣告大山頗能表現出那種神韻,不過眼神挺銳利的,與其說是殺氣,不如說是「自信」,有那種黑山萬葉中,回身一箭標下飛鼠的自信。

馬彼得當主任時帶著學生出去比賽,山上孩子一聽到都會學校的孩子唱法跟他們不同,山上孩子都嚇到了:「老師,我們不要唱了!」「我們的聲音不一樣,我們的聲音不對,他們的聲音是對的。」,但山上的孩子最終贏得了比賽,這個機會讓他們知道不一樣,也可以是第一,被肯定的經歷建立孩子們的「自信」。

「不要小看那些經歷,比讀書還重要。」馬彼得有一個信念:「學習,關鍵就是信心,只要建立信心,學習就水到渠成。」面對他的付出,依然還有人潑冷水,「很多人說我只會教合唱,其他辦學不會。」面對質疑「我不會去管人家怎麼說!」馬彼得說得斬釘截鐵:「在這個世界上,反駁不見得有用的,我也沒時間回頭去做解釋,我要的是向前走,我已經沒有太多時間。」馬大山是不是只會玩合唱團?他的正職是辦學校,搞合唱是兼職!

大部分大眾可能不熟悉的,在馬校長帶領下的東埔國小,也是98年度教學卓越獎的銀質獎團隊。在東埔國小提供給教育部遴選的方案資料裡提到,發展動機是原住民在部落的母體社會中,沒有信心危機,但面臨漢族社會的新文化規則衝撃時,不免產生信心危機。

信心如果由學科領域著手,在學科成績起飛前,學習興趣恐怕早被擊沉,有效的策略由孩子有興趣、容易成功的下手。當孩子建立自信,會提高學習興趣,自然會遷移至學科項目。選擇唱合唱為主軸,一方面是原住民孩子對歌唱的興趣,另一方面,可以創造「更多舞台」「更多孩子」去體驗。

在這樣的策略思考下,馬大山的合唱團從不挑學生,只要有興趣,都可以來報名,但參加合唱團,卻有一項原則「紀律」是絕對的要求。他要求孩子:第一,功課一定要準時做完;第二,每天要準時練唱。對他而言,合唱是教育的過程而非教育的目的。98年度東埔國小全校共67人,以合唱團(24+預備隊)吸收的主題統整策略,可以抓住學校中極大部分的孩子。此外,由小一開始,以一人一樂器方式,也培養孩子對音樂的興趣。

東埔國小教學概念圖.jpg 

「唱歌吧!」這個教育策略發展下,共有教學概念圖(學習地圖) 的四大面向,分別是自信、健康、書香、文化。旁觀者不了解合唱團跟健康有什麼關係?

馬彼得說:「合唱團不僅是練唱,還包括紀律、自制、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例如,比賽前兩個月,孩子不能吃喜歡的冰品、油炸物、每天早上要練跑步,調節肺活量,這都在磨練孩子自律。

至於書香跟文化,除了方案內容外,可以由文化遺產的角度來分析,文化是生活的總體,很難對文化下一個非常明確的定義,但文化可以分為三個面向:

一、物質文化:與環境有關的,簡單說是科技。

二、社群文化:與他人有關的,是社會組織。

三、表達文化:與自我有關的,是宗教與藝術。

「書香」「文化」是不同來源的文化遺產,「書香」代表漢文化及西洋文化的物質科技。而方案中的「文化」,指向宗教與藝術的表達文化,尤其是原住民祖先的文化。書香的目的是對科技的學習,鼓勵小孩閱讀,提升創造力及解決問題。所以,學校注重閱讀(實體)及網路(虛擬)的應用,並建構發展學習社群。

 東埔國小e化教學.jpg

在原住民文化遺產的保存上,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原住民與環境的關係。各種族在表達文化上,並沒有高低優劣的區分,只有詮釋的方式不一樣。馬大山表示「原住民的歌聲,是『最原始的聲音』,是『來自心靈的聲音』,不必、也從來不是要刻意變成是『旋律的聲音』。」所以,我們會為蕭邦的離別曲掉淚,也會為東埔國小合唱團來自心靈的聲音感動。這一份感動的聲音,根源於布農族的文化核心--合諧,布農文化中人學習如何與大自然共處,原住民與環境的關係,在方案名稱中也可以看到「聽見玉山的聲音」。

東埔國小山林教育.jpg 

在教學卓越獎全國複選當天,身穿T恤或是西裝中,原住民服裝的東埔國小團隊顯得特別顯眼,還有一位,年齡沒大到是老師也沒小到像學生的男生。因為教育部的決選中,進場人員需管制。因為職責所在,筆者上前詢問,馬大山解釋到,原來玉山少是跟台灣黑熊搏鬥校長的兒子。

當馬大山努力辦學過程中,除了遭受「你是不是只會辦合唱團?」的懷疑,也被家人埋怨,花費太多的時間在部落的孩子上。馬大山的工作,除了校務外,還有額外的合唱團練習;而每個星期天,馬校長要開著自己的轎車,去幫住校小孩採買食材,讓志工媽媽料理。

因此馬大山趁著這一次複選,也帶著馬小山上台北逛逛。筆者個人認為,也是爸爸想向兒子證明,所從事的教育工作是有意義的。如果你問筆者,馬大山複選當天是不是穿著原住民服裝。沒有,他穿著短袖襯衫和休閒褲。在98年教育部教學卓越獎頒獎典禮當天,馬彼得校長(該年8月轉任羅娜國小)穿著很正式的原住民服裝出席頒獎典禮(頭冠上有山豬牙呦!)。

「馬大山」校長的確是個好廣告,也為設計團隊喝采。但如果老在「他,不會樂器,也不懂樂理」這幾個字中打轉,那視聽人只是被廣告廉價消費。馬校長拒絕上電視演自己,原本也拒絕讓自己和孩子們的故事被拍成廣告,因為馬校長想說的應該是:「我,不會樂器,也不懂樂理,會辦教育」

筆者以上只是對馬校長的教學理念和方法的節錄,關於東埔國小的方案全文(20)是公開資料,可至台北市立中崙高中98年度教學卓越獎獲獎團隊網頁下載(http://www.zlsh.tp.edu.tw/onweb.jsp?webno=33333323;;),「唱歌吧!讓世界聽見玉山的聲音」就是此次東埔國小的方案名稱。

後記1:

志工媽媽料理東埔國小菜單中,常出現咖哩飯這種將食物切成許多小碎塊的作法,咖哩是小孩喜歡的菜色。但筆者注意到,咖哩不像一般家庭作法濃稠,因為經費有限,馬校長為了讓更多需要幫助的孩子吃到飯,而採用了這種權宜作法。馬校長堅信教育是一個提升生命的機會,儘可能給更多孩子機會。

此外,98年度教學卓越獎其實有不少可以拿來當廣告題材的團隊,除了玩合唱的東埔國小外,紫斑蝶教學的成功國小、左營古城蕨類教學的永清國小、在都市中教貓頭鷹的國光國小都非常有故事性,可值得一看。

後記2:我在作夢嗎?2010/01/24 20:39:00   張貼時間:Bukut 校長(應是馬大山本尊)

寒雨飄緲的晨冬,雖是屋內,但依舊感受到冷冷的寒意。這樣的氣候,任誰都不願爬離溫暖的被床。有一群孩子,在這樣的天候裡,卻是不得不起床,他們的心中存有疑惑,我要不要去原聲?我可不可以不去?這是一連串毅力的考驗。

 其實不只是孩子,自己也常陷入掙扎的困境中,自問自己幹嘛沒事找事做?好好的日子不過,搞什麼假日學校,現在想要度個假都找不出空檔,每個星期六跟孩子一樣,不分寒暑,每天一早便須起床,捨棄長年養成的習慣-慢跑,開著車去載菜(孩子們兩天的伙食)。上了一天的課,晚上還要跟孩子一同睡在硬梆梆的木板地上。第二天一大早還得準備孩子的早餐,甚至還被旅客誤認為是賣早餐,還被嫌賣的早餐樣式太少,真是自找罪受。

 有人常開玩笑說,都是因為我愛作夢,害很多人一起跟著受罪?說我是罪魁禍首。是不是禍首其實不重要,重點在於這件事該不該做?原住民長期居於山林,過著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田園生活。大自然山林的物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形塑了原住民「浪漫」的性格。這原本不是件壞事,但面對快速進步、競爭激烈的的時代,如果還陶醉在這「浪漫」裡,只會讓原住民被邊緣化,不斷的複製貧窮。

 面對當前快速變遷的時代,原住民傳統的社會結構、傳統價值面臨瓦解,亟待重建。在這樣關鍵的時刻,原住民社會需要許多菁英的力量來建構新的價值體系,重塑新的社會規範。原住民的社會並不乏知識份子,但卻少有對族群文化內涵的體悟與使命感。不少人積極爭取原住民權益,但卻存著獲取政治權益的欲望,所謂為族群、為文化,往往只是讓自己更有權力的糖衣。其實我們今天要的不是要去爭取更多,而是要去學習付出,這是我們所缺乏的。

 過去政府對原住民的錯誤定位,導致了錯誤的政策,讓原住民養成被施捨的習慣,大家習慣了「要」,結果陷入了狹隘的價值觀與思維,這不利於族群永續發展。今天原住民社會所要建構的,是要從族群文化出發,建立多元的國際觀;所要的菁英,是在生活態度、價值觀念、文化認知正確的菁英,而非只是為己的菁英。原聲音樂學校所要培養的,就是這樣的菁英。我們知道這是一項艱鉅的工作,但卻是必須要做的事。提供孩子機會,改變孩子的態度、思維與價值觀,才能改變孩子未來的命運,只有孩子的命運改變了,才有機會重新建構原住民新的價值體系,今天如果不做,原住民只能成為永遠弱勢。

 孩子雖然辛苦,但這是必須的過程。每次聽到家長說心疼孩子沒有假日,心裡會湧起激動,很想破口罵人,原住民必須有所覺悟,現在心疼孩子一時,將來說不定會心痛孩子一生。住院期間黑導曾問我,每天那麼辛苦為何?我回答曰:「肉體雖然辛苦,但看到孩子的改變,心裡的滿足與快樂是無可取代 的。」其實我心中對這群孩子充滿感激,因為他們給我的快樂與滿足,是任何物質無法換取的。

來源:社團法人台灣原聲教育協會http://www.voxnativa.org/

 

arrow
arrow

    ej071414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