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日本漫畫中的台灣意象-太陽默示錄()

日本漫畫家川口開治在《太陽默示錄》讓日本遭逢一連串強烈地震,三場大地震的連鎖反應,導致了富士山爆發、海嘯襲擊東京市、關西地區變成海底,琵琶湖變身為海峽,舊日本以海峽為界,分裂為南北日本兩大區塊,分別由中國和美國以「參與重建」之名進行軍事佔領,以美、中各自的「理想方式」在政治、經濟上重建日本。

地震中喪失日本一半的人口-5000萬,大部份災後餘生人民願意留下來重建家園,其餘的因為各種理由成為難民。承受過921大地震的台灣政府伸出援手,在淡水建立難民營,收容了700萬難民中的8萬人。漫畫主角柳舷一郎在震災中,被台灣華僑夫婦撿到收養,一起逃難到台灣生活十五年,也繼承養父的攤子,在台北萬華夜市賣肉羹麵。柳舷一郎的麵攤.jpg 

這個故事隨後場景在台灣,也透露出作者以一個外國人(他者)所認定的台灣視覺意象,主角設定為夜市的一份子,台北夜市的景點有華西街的觀光夜市以及士林夜市這兩大地標,主角的肉羹麵攤原形是在華西街與廣州街交接口麵攤,同一個地點也是後來電影《艋舺》,大堆人馬推擠的夜市入口。

萬華夜市.jpg 

華西街夜市是台灣第一個國際觀光夜市,夜市入口為中國傳統牌樓建築,「蛇肉」、「蛇湯」更是特色野味。而士林夜市為後起之秀,是台灣最大的夜市,也是國際觀光客認識台灣民間夜間生活的最大據點,觀光客可能上山看故宮,下山就去逛士林夜市。漫畫中還有出現原位於基河路邊舊士林夜市的海友十全排骨、士林大香腸。

台灣夜市沒有獨特性的美食,恐怕很難成為指標性夜市,如提起師大夜市的一定不會少的燈籠滷味、許記生煎包;士林夜市的蚵仔煎、士林大香腸、青蛙下蛋,雙城夜市的麻油雞,都是著名的小吃。夜市美食有兩個特性,一是庶民特質;二是多樣性。夜市美食的庶民特質為不同於米其林星級美食,價格平易近人,也不用穿著禮服用餐。夜市小吃台灣菜跟台灣人一樣,由四面八方流向這個地方,是多元族群的融合也是一個移民社會的縮影。夜市美食的多樣性,讓隨便一個珍珠奶茶小攤子,可能就會有幾十種飲品。筆者認為台灣如果要推展文化創意產業,不應該在中國風、台灣客家、現代主義、原住民風格中打轉,應該可以以夜市為專案主題,在舒適、機能、美觀、環保等要求下,提升夜市的用餐環境及衛生,提升品質也保有原先便宜、美味,創造出台灣風味的設計文化。

士林夜市入口.jpg 

南北日本在中美兩國殖民化下,重建工作進度落後,治安也加速惡化,讓難民「和平復國」的想法泡沫化。十五年後,他們依然住在難民營當中。原本寬容的台灣社會,也因部分淪落為地痞流氓的日本難民發生衝突,導致台灣人原先的好感與日俱降。部份極端的難民,便選擇恐怖行動以突顯「建國」的訴求,電視台、松山機場捷運站及士林夜市這三處地點,發動恐怖攻擊。

恐怖活動示意圖01.jpg 

台灣夜市的意象是非常「台灣式」呈現出不美麗,卻讓中產階級生活舒服的城市。對夜市的恐怖攻擊,便是對台灣印象的具體衝擊。

柳舷一郎帶領八萬日本民難民,由淡水前往台北市阻止恐怖份子,難民和平遊行的終點是中正紀念堂,並在途中派出特遣小隊,阻止同胞發動恐怖攻擊。遊行的出發地點,可以看見淡水紅樓、滬尾酸梅湯的招牌。

難民為表達和平遊行的訴求,白色的T恤、白色手帕、白頭巾、女性的白色內衣甚至嬰兒的白色用品,揮舞白色旗幟的白色人龍。和平大遊行,很讓人聯想到2000年總統大選前夕,228和平牽手護台灣大遊行。

大遊行的終點是中正紀念堂,該地在1990年野百合運動後,就成了一聯串不同黨派反對運動的集結地,有兩個重要原因,一是有足夠的空間收納群眾;二是離博愛特區夠近,對當時的掌權者提供第一手的心理震撼力。這樣的背景因素,提供中正紀念堂的強烈的政治意像,也成為台灣的另一種印記。

遊行的終點.jpg 

設定台灣2017年的總統,是上一任老總統的女兒,親日的台灣女總統蔡慶玲,是「民自黨」黨魁。作者川口應該是挪移了繼承蔣介石血緣的蔣經國,而親日總統應是李登輝,而民自黨與民進黨僅一字之差,而女總統的靈感應受蔣家姊妹影響,原型來源於蔣介石夫人宋美齡,蔡慶玲與宋慶齡只有一字不同。所以女總統是濃縮台灣近代史以來蔣介石、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等政治人物的集合體。

川口在文化上描繪夜市小吃提供物質文化的意象,以女性的政治領袖表達在社群文化,那在宗教及表達文化上呢?在太陽默示錄中有出直接的宗教象徵,如廟宇龍山寺以及算命攤。但夜市的發展與寺廟有著絕對關係,台灣人早期交通不便,信徒參拜後於廟口解決餐飲,廟口聚集的小吃攤演變成夜晚提供點心的小吃攤,充飢點心演化成台灣小吃。如基隆奠濟宮前廟口夜市及新竹城隍廟小吃,至今都已有一百七十年的歷史,夜市可以說是台灣宗教發展的歷史附產品。士林夜市大南路上有慈誠宮、饒河夜市口的松山慈祐宮、萬華夜士旁的龍山寺;都是早期移民聚集的信仰中心,逐漸發展成夜市的明証。原先劃定寺廟神聖空間與平民生活空間界域的牌舫,也會在夜市入口出現,而《太陽默示錄》不斷出現的中華式牌舫與日本神社入口的「鳥居」,比較下明顯地突顯出台灣的宗教意象。

饒河夜市02.jpg 

饒河夜市口慈佑宮.jpg 

國人去歐洲旅遊時免不了去國外著名教堂參觀,著名者如法國巴黎聖母院、義大利佛羅倫斯百花聖母大教堂(義大利語: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羅馬聖彼得大教堂(義大利語: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甚至在紐約華爾街閒逛時,也可能免不了的是緊鄰一旁,第五大道上壯觀的聖派翠克教堂(國家寶藏一最後藏寶的教堂)。絕大部分的台灣觀光客絕非以教徒的身分參觀的,走進教堂中是體驗宗教氛微以及欣賞藝術作品,如為吉伯提(Ghiberti)為百花聖母大教堂所作的「天國之門」。同樣的,透過動線引導等方式也可以讓國外的觀光客,除了逛夜市消費外,也可至一旁的寺廟文化觀光,尤其是士林慈誠宮、松山慈祐宮的主神都是媽祖,200910月,媽祖信俗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藉由夜市與寺廟兩者的組合,進行文化資產保存與維護,對國際凸顯台灣意象。因為信仰是是文化底層的根基,也是對世界詮釋方式的縮影,尤其是媽祖信仰突顯的是「海神」這個台灣移民社會的本質,相較老共定位為「兩岸和平女神」有實際文化意涵多了。

延伸閱讀:台灣意象在日本漫畫(二):大使閣下的料理人

 

 

arrow
arrow

    ej071414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