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法語號稱是最精確的語言,語法嚴謹而複雜,將語言的誤解和歧義消弭至最低,舉凡國際性的重要文件和重大契約、條約文本,均備有法文文本,所以法語又稱為「外交的語言」。

法式料理,在16世紀由義大利佛羅倫斯的麥第奇家族帶來當時最佳的烹飪技術,由此展開法式料理宮廷料理食材高級,作法細緻、精工優雅的歷史。拿破崙的外交大臣塔列蘭 (Charles Maurice de Talleyrand-Périgord 1754-1838 )重要會議都是在餐桌上舉行,尤其是在滑鐵盧戰敗後,靠著維也納的餐桌上,法式料理的美食秘密外交,維護住戰敗法國的利益。

《大使閣下的料理人》是一部結合了「國家外交」與「食物料理」兩個主題的漫畫。主角法式料理廚師「大澤公」原本任職於日本五星級飯店,後離開東京,前往越南擔任大使館料理人(主廚),但大使館廚房裡也只有他和一位當地人員。

在台灣一般人(漢文化、中華文化)的觀念裡,主廚或是總鋪師不過是個三把刀的下人老大,提供大家吃吃喝喝快樂一下。怎麼能跟精通外語、深諳各國歷史發展及風俗民情的外交人員相提並論?這部漫畫很有趣的地方就是在於形容一個廚師的重要性相當於一個大使,因此主角大澤公必須在有限預算裡,針對不同的文化習俗、個人喜好,烹飪出好看(法式料理的特點)、美味的料理滿足貴客。用賓客獨特喜愛的食物、故鄉料理,巧妙地在料理人所煮的食物中嵌入大使想說的話,餐桌上的外交,吃是一種交流的行為,在最曖昧的形式中傳達出最堅決的語言。

歐洲文化的潛規則是黑白分明,在法式料理中,對於不同的客人給與合乎等級的款待,是一種禮貌的表現,大使館中的法式料理,也是對其國家及其賓客的評價。所以大使館的飯局,不是簡單吃吃喝喝就好,不少國與國間的重大決定、政策合作或是決裂,都在餐桌上的談笑間,透過美食的潤滑劑,完成傳達「日本的主張」或者回應「它國的聲音」。

外交關係著重視國與國的政治關係,因此《大使閣下的料理人》中會出現日、台或日、台、中等兩角或三角的國際關係。依日本的觀點考慮台灣定位,周邊的水域比土地更重要,尤其是Sea-lane (海上交通路線)是攸關日本的死活。因為日本的天然資源並不夠豐厚,原料的輸入及貨品輸出都依賴Sea-lane,因此海運是日本的經濟生命線。如果物流海運不走台灣海峽改走台灣東岸甚至是太平洋,增加的國際貿易成本,將拉下日本多少的GDP(國民生產毛額)。單單只是日本的外海航運業,在20002002年的營業額,分別為28287億日圓及28562億日圓(1835億新台幣),由金額就可以知道Sea-lane的影響力有麼巨大。

外交行動有抬面上的,也有抬面下的。第19集中,大澤公奉上司倉木大使之命,親送一封不能郵寄的信,因這封信的內容,是婉拒台灣前總統張升龍訪日的申請。以民間私下退回申請簽證,不用公文函復,表示官方不僅是申請不想公開,更明確的說法是「台灣前總統從未申請訪日」。在實際上,以台日間的關係,平民停留72小時內是免簽證的。而張升龍為顧及日本的反應,特別提出申請。

如此低調與隱藏,是因為日本眼中台灣與中國的關係,沒有那麼容易分割。中國是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具有聯合國的否決權;此外,大陸12億人口是龐大的市場,隨著經濟崛起,無法忽視中國的存在。日本官方檯面上,必須在一個中國的虛構說法下,視台灣為中國的一部分,來處理台日政治關係。而抬面下,以日本外務省退休人員組成的日本文化交流協會,以民間機構的名義,執行實際上的經濟與文化交流。

大澤公抵台後,參拜龍山寺了,讓日本人訝異的是廟宇中供奉了佛道兩教的神明,不同於日本文化中神佛廟宇是涇渭分明,分開祭祀不會混同。除了神佛混合的廟宇,更直接的台灣印象是「台灣人很愛吃」,掛在嘴邊的口頭禪「吃飯皇帝大」,街上林立的餐廳、夜市眾多的美味小吃,都提供了豐富美味的料理,讓「吃」味覺意象轉化為視覺意象。

台灣多樣化的料理手法,與殖民有密切的關係,除了日治時期(1895-1945)帶來日式料理及日骨洋皮的西式料哩;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1949年,國民黨200萬各省軍民來台,帶來各省不同的飲食記憶,號稱八大菜系的各色料理。台菜可以說是殖民與創造的融合。漫畫中點出不同台灣小吃的特徵,如不太夠的分量,叫人想再來一碗「擔仔麵」;台灣特產輕發酵烏龍茶、茶葉料理及國際品牌鼎泰豐的小籠包。品嘗美食絕對少不了夜市,《大使閣下的料理人》出現的是饒河夜市。

饒河夜市完.jpg 

料理手法被食材所框架,食材與土地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台灣料理根源於閩南料理,渡海後又受當地食材衍生台菜做法,如台灣四面環海生產豐富的海鮮,也才會有台菜「紅蟳米糕」,因為螃蟹是一種注重鮮度的食材,必須補捉後儘速處理。為前總統重現戰中「夢幻親子丼」至市場選購食材,南門市場的菜攤,讓大澤公讚美「台灣的蔬菜好有精神」,為什麼呢?因為「夢幻親子丼」的秘密食材是蘋果,它的產季是秋冬。比起日本秋冬一片蕭條,拜台灣氣候所賜,此地一年到頭都有不同的蔬菜生產,蔬菜的種類多且供應量大。

台灣政權象徵.jpg 

在二次大戰期間,日本在朝鮮與台灣這兩處殖民地,都分別建立了總督府。戰後,韓國總督府被拆除;而台灣總督府被保留了下來,成為今日的總統府。漫畫中是認為台灣人親日而保留,由島內不同族群來看,保留的理由,可能是以勝利者的姿態取代戰敗國光復故土:也可能是另一種外來政權的象徵。所以文化景觀,會因不同團體族的群認同、文化背景,而有不同的詮釋。不過對日本而言,台灣前總統李登輝是很耀眼的台灣形象,張升龍是漫畫中的轉化,而李登輝於日治時期的成長就學背景,除了提供了親日的基點,也成為作者劇情的賣點。20041227,李登輝訪問日本國立京都大學,這所渡過了他青春歲月的學校。漫畫中張升龍的申請訪日,目的要與舊日同窗好友相聚,因為這次難得的會面,可能將是今生彼此的訣別。「夢幻親子丼」喚起的友情,讓張升龍下定決心訪日後,在畫面中也出現,外雙溪的翠山莊,行經中山足球場,前往桃園的中正國際機場等實際的台灣景色。

圓山站外見中山足球場.jpg 

中正機場一航廈.jpg 

在漫畫中,張升龍訪日的時間點,設定為2004年總統大選前,因此非常的敏感。對於訪日一事,中國極力防堵。中方的解釋是,李登輝為卸任元首,仍具有政治影響力,不是單純的平民。而一貫台獨的立場,走訪日本可能會鼓吹台獨,或宣達台灣是獨立政治實體,以拉抬所支持候選人的選情。而楊前主席(江澤民)的一句:中國與台灣的立場是平等的嗎?更是赤裸裸的大陸外交觀點。

對於大陸的大國崛起,日本官方行政部門的反應,與百年前「大津事件」時,對於大國壓力下的反應頗為相似。大澤所認為的「法律之前人人平等,應基於人道觀點,認同訪日」,視前總統就是一介平民,不是什麼影子領導人。中國不盡餘力的打壓,不是什麼大國外交,而是顯現內部的脆弱與不穩(如以辦事不利為由,拉下現任搶位置)。楊前主席與江口不同的觀點,凸顯出兩種不同文化下「人與權力」的潛規則,一種是權力由制度所賦予,另一種是個人權力凌駕於制度之上。

《大使閣下的料理人》的劇情不同於「第二世界」的奇幻或科幻的虛構故事。漫畫在視覺表現,背景元素模仿實景的目的,就是營造擬真感。而故事內容嵌入實質的文化、政治、外交和人際關係,強化故事的真實感,巧妙地誘惑讀者去思考,不在情節中明講卻又是無法視而不見的事情。而這本漫畫迷人的所在,就是提供一種相對文化的觀點,讓我們去了解世界與台灣是什麼。

延伸閱讀:日本漫畫中的台灣意象-太陽默示錄(一);臺灣意象在日本漫畫中(四)中正紀念堂

 

後記1

大津事件為明治時期日本重要外交、法律事件,1891(明治24)俄國皇太子尼古拉斯二世訪問日本,被當時的大津市警察津田三藏拔刀砍傷頭部,僥倖是輕傷,但已經造成嚴重國際問題,俄國要求要處凶手死刑否則將派兵報復日本。事件發生後,明治政府陷於對憲法的絕對地位的確立與列強外交兩難問題;歐美列強亦視日本對外交事件的後續處理,判別明治維新後,日本是否已進入現代化文明國家。

當時日本為軍力薄弱,唯恐俄國要求割地或賠款,原本法院方面有意引用日本刑法116(大逆罪),判兇手死刑;但大逆罪僅適用於日本皇族,俄國皇族在日本視同一般平民,對平民殺人未遂犯判處死刑,在法理上是不合邏輯的。

內閣方面想延伸大逆罪適用於外國皇族,大審院(最高法院)以「政府須依法行政」的立場,對犯下「平民」殺人未遂罪的津田三藏,判決無期徒刑(其實有點over)。不屈從於大國外交而依法判決,讓日本的法制逐漸受到歐美各國的信賴,確定日本為進入文明開發的國家。因為「法律之前人人平等,政府須依法行政」為啟蒙時代後,西歐文明的根本基礎與絕對價值。被歐美各國承認夠格的日本,在此事件後,促成與各國修改不平等條約。

在外交檯面上的場合是依法行政,關在北海道釧路監獄中的津田三藏,就在幾個月後,得了急性肺結核死獄中,當然有可能是死於政府的秘密謀殺,這就是外交檯面下的事情了。

 

 

arrow
arrow

    ej071414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