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到高更的自畫像時,多年前課堂中老師提到,梵谷在阿爾邀請貝納和高更同居,並約定寄給梵谷的自畫像中,畫上彼此的樣子,但是高更很壞,沒有照約定只有畫自己,只有貝納乖乖遵守規定,畫上了高更,這段回憶突然像劇場的聚光燈閃了出來,把我拉回那一間階梯教室。
而高更這張悲慘世界的自畫像,在荷蘭的梵谷美術館依然標記為Self Portrait with Portrait of Bernard, 1888。但觀賞者應該可以自行判斷,與其說背景藝術家是貝納,像高更的成分更多一點。或許高更沒有忘記約定,但高更更想成為出人頭地的藝術家的野心,比起與梵谷的友誼來的重要。
梵谷美術館高更自畫像超連結: http://www.vangoghmuseum.nl/vgm/index.jsp?page=4757&lang=nl
ej071414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梵谷與苦艾酒影像三次序(一)
王爾德對苦艾酒的名言:「第一杯下肚,你看到的事物都是你心目中的模樣。第二杯下肚,你看到的事物不再是它們的原貌。第三杯下肚,你會看到事物真正的本質,這正是世界上最可怕的東西。」,這一段話如果用來描述梵谷與高更的關係,奇怪的貼切。
第一杯:你看到的事物都是你心目中的模樣
1805年苦艾酒(absinthe)於法國汝拉省以含有新鮮香草味道的開胃酒身份出現,1830年代法軍出征北非的阿爾及利亞,軍醫以苦艾酒淨化當地飲水,苦艾酒為軍人的配給之一,但是很快的,軍人喝苦艾酒的習慣被巴黎的中產階級所效法。
梵在巴黎退學後,除了學喝苦艾酒外還認識了高更,野海盜先前在期貨市場海撈時,收藏過巴比松派等新風格繪畫,後來則大量購買早期印象派畫家畢沙羅Pissar的作品。因此在1882年前,高更同時具有3個身分:「業餘畫家、藝術贊助人、期貨交易商。」。而高更商場上的經歷,讓他社交能力高超 (外表、談吐、廚藝、搞錢),而藝術贊助人(藝術期貨商?)的身分,讓野海盜壟罩在一種新藝術指導與鑑賞大老光韻中。
ej071414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過去在資訊處理上發展「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Reality,簡稱VR)VR強調無中生有,從零創造出一個不存在的世界,如躍獅影像將清院本的清明上河圖轉化成3D版。當代更近一步著眼於「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 , AR則是著重在與真實世界的結合,增強真實世界裡的資訊顯示與互動經驗。隨著iPhone 3GS推出後,AR感覺比前幾年更普及了。那AR跟視覺藝術有什麼關係?
一般藝術史對梵谷在阿爾時期多半介紹如下「西元1888年5月1日,梵谷租下阿爾(Arles)門牌號碼為「拉馬汀(Lamartine)廣場2號」的屋子作為自己的畫室與工作室。」,這間屋子以其外觀油漆顏色被稱為「黃屋」,黃屋雖然後來二戰中被德美兩軍激戰轟爛,但背後四層樓的房子,卻幸運的保留下來,「黃屋」的光韻卻成了遊客的地標。
如果你真的是梵谷迷,可能會願意花一大筆錢飛過大半個地球,克服時差等生理問題,坐著遊覽車到阿爾市政府精選的景點,花幾分鐘看一看拉馬汀廣場,想像著不存在的黃屋,讓今日的街景與黃屋畫作看板相對照。
由於google3D地圖的發明,不只有在電腦上開了一扇街景,還可以對拉馬汀廣場周遭的景色全方位的對照,這就是擴增實境。
ej071414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梵谷的繪畫作品受日本浮世繪影響很深,梵谷自己收藏約200件浮世繪作品,也曾臨摹歌川廣重的大橋驟雨,唐基老爹的背景全是浮世繪。浮世繪中有一項武士道美學題材-忠臣藏。簡單來說忠臣藏的故事是47位浪人(削籓武士)爲籓主報仇雪恨,雖然嚴重犯法,但民心大快,幕府爲保持47人崇高形象,免得日後失業武士犯法破壞形象,決定請46人集體切腹,在適當的時刻留下美好的形象。這場忠臣藏歷史故事的首謀-大石良雄,未失業前就有一個「晝行燈」不光采外號,「晝行燈」是沒有用或是多餘的意思。可是在吉野籓削籓倒閉後,大石良雄這位混飯吃的,卻成為領導復仇行動的靈魂人物。
筆者目前有限資料,很難判斷梵谷是否交流過此異國故事。但1870年,梵谷在「古比畫廊Goupil」倫敦分公司任職。1883年,梵谷在海牙與西恩同居,荷蘭也在該年舉辦阿姆斯特丹國際博覽會。1887年梵谷在鈴鼓咖啡館舉辦「日本版畫展」。1889年5月在巴黎聚辦萬國博覽會,同一時間梵谷離開阿爾前往巴黎附近的聖雷米療養院休養。以梵谷對日本的興趣,有可能從以上幾個途徑知道這個異國故事。
如果梵谷知道這個故事的話,那日間無用的蠟燭,就顯得有獨特的意義了。梵谷在阿爾滿心期待高更的來臨。高更如果能夠留在阿爾,也會有其他的藝術家前來,形成藝術家團體並領導南方畫室,建立一個藝術大航海時代,除了排遣梵谷的孤獨寂寞,最終目的也可以解決梵谷的財務困境。
基於這個目的,梵谷與高更的相處上,像是個受虐待的傻子。後印象派兩大巨匠的野海盜與紅髮狂都不是傻子,紅毛與西奧的書信中可以知道,梵谷選擇性的裝傻,因為紅毛清楚的知道需野海盜的領袖魅力以及社論發表的破壞力。紅毛期望野海盜成為阿爾的大石良雄。
ej071414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梵谷在1888年前往阿爾後,生活中少不了綠色謬斯,自然在繪畫題材綠精靈也不會缺席。值得注意的是,阿爾時期梵谷畫作中出現的苦艾酒,也由滲水霧化的乳白色苦艾酒轉變成綠色純苦艾酒。不論是酒精、咖啡、茶等,對上癮物質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這也是上癮文化的特徵。
在妓院 (Brothel)這幅畫中,桌上的玻璃杯可看到苦艾酒杯獨特豆莢狀的隆起,玻璃杯隆起的部份,是為了標示苦艾酒所倒數量,通常是一份(一盎司)的劑量。
在夜間咖啡館(The Night Cafe) (室內)的這幅畫作中,大塊亮眼的紅色背景。黃、綠色點染的的扭曲線條,煤氣燈刺眼的光線呈現「散掉」樣子,好像嚴重散光患者眼中,模糊不清的多重形象,彩度與明度也強烈到使人感到難受。色彩與構圖卻呈現極大反差,梵谷以鳥瞰的高視點,建構全知性的場景,冷清的咖啡館中,寥寥可數的酒客散坐在屋內兩旁,站在偏離中央老板似乎是局外人,讓這地方更顯得空蕩。老板身旁就擺著一瓶綠色的酒,獨特的綠色實在很難讓人不想到是苦艾酒。斜對角的桌上,擺了深藍色玻璃瓶還有另一支長頸瓶,很讓人懷疑是不是苦艾酒瓶與水瓶。
ej071414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西元1885年2月27日,梵谷很「盧」的忽視弟弟西奧的拒絕,直接帶著行李搬進了西奧勒皮街54號3樓的公寓-西奧和女友同居的公寓。從這天開始,盧大爺居住到1888年2月19日前往阿爾(Arles)為止,這段3年的時間,這段讓西奧三岔神經痛的時間被稱為梵谷的「巴黎時期」。
梵谷在巴黎的時候,學畫被退學,不過倒學會了喝酒,尤其是在貴族酒鬼羅特列克的調教下學會了喝苦艾酒。不過需要值得注意的是,苦艾酒是酒精濃度高達70%的狠腳色,這麼烈的酒,可以直接倒入引擎當燃料燒。所以1860年代時,苦艾酒是調水並加入方糖飲用,水酒完美比例為5比1,一般以30CC苦艾酒原液為基準,將酒精濃度將低至11%左右。所以,伴隨著冰水一滴滴滴入酒杯,產生乳白色霧化效應,在樹蔭下啜飲一杯青草香味苦艾酒是時髦的象徵。
在1870年代,法國的葡萄園遭受蟲害,苦艾酒也就成為波西米亞文化的終極飲品。在1886年時,梵谷在巴黎流浪時也畫了張(Absthine)苦艾酒的畫,畫中是一杯已經調水霧化的苦艾酒,可見得梵谷正在學習喝苦艾酒的入門階段。
ej071414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對於漢代的日晷,除理論上數學的計算和解釋外。筆者一直非常好奇,實際操作及日影的運動軌跡。在99年3月21日時,春分的前一天,就進行實際的操作看看。可能會有讀者疑問,爲什麼不挑春分當天,理想的模組當然是春分當天,可是春分那天早上要掃墓啊!
所以早上起來後,就急急忙忙上了頂樓,挑了支筆來作為晷針,在清晨的時候,由於晷針過長及太陽入射角的位置偏低,日影投影於日晷之外。將晷針的高度降低後,才讓日影投影於日晷上。此外,由於日晷南北方位,並非放置於子午線上,會產生誤差,在是07:30日影應落在29刻線上,操作時卻落在4號刻線上誤差。由7:30開始,接下來分別是08:08、09:10、10:35等時刻,分別記錄拍照,而下午由於開始下雨,所以記錄中斷。
08:08日影
ej071414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梵谷燃燒的靈魂
在梵谷的雙雙對對比翼鳥一文中,提及了La chamber(房間)中一堆成雙成對的玩意兒,其中有兩張椅子,這個主題畫了3次,所以梵谷最起碼畫了6張相同樣式椅子,燈心草編織的黃色木椅。而1888年12月26日,梵谷結束與高更65天的同居生活後,高更溜回巴黎。幾天之後,也就是在西元1890年1月左右,梵谷在醫院完成了〈梵谷的椅子〉的作品,這張畫與另一張〈高更的椅子〉的尺寸幾乎完全相同,都是30號。黃色的椅子,又出現了。
梵谷在給弟弟西奧信中談到這2件作品:
ej071414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宋人人圖中,由自畫像與屏風中成對的水鳥相對照的相對照,鴛鴦本是愛情的象徵,水鴨也是成對,這些雙數對對的複數象徵,是存在潛意識裡對於愛情的追求,或是對於伴侶的追求。
最近在台灣展出了梵谷的展覽,梵谷是一個充滿故事的藝術家。在梵谷的生命週期裏,可以發現到他會湧現一股如革命黨的激情,過度理想化、完美化他所愛的事物。在法國阿爾熱烈擁抱藝術的眾多作品中,在1888年創作La chamber(法文房間之意)梵谷的房間這件作品,這件作品將雙雙對對的視覺表現手法,大量重複出現在畫作中。

1888年5月時,梵谷在法國南部的阿爾等待高更的來臨,將他視為藝術發展的好伙伴,而創作了梵谷的房間這件作品,在畫裡淡藍色牆壁的小房間裡,簡單擺設了一張床、一張小桌子和兩張椅子。
ej071414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西園雅集(二):文人品味的新風尚
西園雅集的聚會可視為對北宋文化藝術美學新風尚的主題同樂會。新風尚的美學品味是什麼呢?畫中第一段是蘇東坡寫書法,第二段是阮的演奏,第三段是書法家米芾大石頭題字;第四段畫家李公麟畫陶淵明的歸去來圖,其中兩段與書法有明顯顯的關連,此外黃庭堅亦為北宋書法成就代表性人物。
在北宋時期,由文人主導下對書法的發展,北宋中期「書法是藝術家個性的反映」這種觀點已經成為社會共識,形成宋代書法「尚意」此種強調個人化感情及風格的表現,而脫離晉代「尚韻」秀美與唐代「尚法」規矩的影響力。
另外文人非專業畫家,視覺藝術的處理能力有限,繪畫逐漸脫離對外在空間寫實的再現,強調個人內心感情的表現,強調線條的運用,書法與繪畫統合在同一觀點下,至宋徽宗時最終形成「詩、書、畫」結合的文人畫傳統。
藝術品評標準的再建立
ej071414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